教育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5-08-07 22:04:14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

每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人头疼。我发出“站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地方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站在前面的几个孩子,有的抱着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着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或者一一把他们的手拿开,批评他们一顿,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着手调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几个总爱挤的孩子叫到身边问:“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当排头!”“你们为什么想当排头呢?”“当排头多好,当排头在前走,离老师最近,能帮老师干活,还能得到表扬……”。我又把经常当排头的幼儿叫到身边问:“你们喜欢当排头吗?”有的孩子说:“喜欢。”有的孩子说:“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在每次的活动中,每位幼儿都争着去做,但教师只是选择几个平时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担任。时间长了,能力强的幼儿只能被动的接受,能力弱的只有羡慕的眼光。

怎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得到锻炼,又能让他们互相谦让着排好队呢?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下,听一听他们的意见。于是,我说:“那我们一起来想个办法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我又来问孩子:“大家都想当排头,可排头只能有一个,我们怎么办才能让大家都能当上排头呢?”陈天赐说:“可以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当排头。”其他孩子马上反对:“不行,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当不上的。”马亦心说:“可以轮换着当,今天你当,明天我当。”孩子们争论不休。最后我们确定“轮流当排头”。每天选两名小朋友当排头。当排头时要聚精会神。

新的轮流当排头建立后,孩子们都很高兴,他们再也不去挤着当排头了。我也总结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我们总是请能力强的孩子帮老师做事,只注重孩子的义务而忽视了孩子的权利,只注重孩子的服从而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长,我们就剥夺了能力强的孩子选择的权利,也剥夺了能力弱的孩子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权利。孩子们都只是在人生最出的起跑线上,作为教师有必要把锻炼的机会分给每个孩子。不是吗?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2

最近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经久不衰的世界名著。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他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9个月的四年级生活,它所激荡的情愫无不使人流下动情的泪水,它如同一只永不过时的感入至深的爱之组曲……

这爱之组曲的第一章时父爱——用心良苦的爱,安利柯的父亲在书里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总是采用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来教育安利柯指引他走向纯洁的大们。在书中有一张是《爱国》,这是一封安利柯的父亲给安利柯写的关于爱国教育的信。信中巧用修辞,道出爱意大利的原因,而且假设安利柯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当了逃兵,别人会如何看待他。安利柯从父亲的信中收到了爱国教育。

父亲对安利柯的爱是良苦用心的。他希望儿子成为国家的栋梁。父爱如山那!我的父亲也是一样。他是那样爱我。总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检查作业,带我出去玩,我想安利柯一定和我一样爱自己的父亲。

爱的组曲第二章时友爱——互帮互助的爱,安利柯班有一个典型的助人为乐的人物;卡隆。他总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看见弗兰迪和另三个学生欺负洛克西。可在洛克西用墨水瓶砸弗兰迪一伙儿人以图反击时。本来与事无关的卡隆却主动站出来替克洛西承担了责任。于是洛克西很爱卡隆。卡隆每当被老师称赞的时候,他就觉得好像称赞自己似得。打心眼里高兴。

这互帮互助的爱就好像一杯纯美的玉液琼浆,纯净而芳香。使许多乐于助人的同学们沉浸在这幸福的爱之中。

《爱的教育》是一幅永不褪色的名画,是一片永不流失的海洋。又是一块至真至纯的爱之福地。更是一支被演绎了百年的,咏叹圣洁人心的爱之组曲!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3

教育启示: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上很绝,以致听课的老师和领导完全被吸引了,就像自己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人们询问他这节课备了多长时间,他回答说:“对于这节课, 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我只用了15分钟”。这是一种怎样的备课呢?我想正是靠读书,持续不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了终身的友谊。通过读书获得数倍于教科书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才能更加自如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智慧解决学生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更多精力关注学生们课堂的行为与状态。

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我觉得也更是如此。往往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无不是自己对教材的多次熟读,对作品中人物的多次解读,对于教材有关的相关资料的多次通读领会。上(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课文我读了不下几十遍,还专门阅读了描写居里夫人生平的(居里夫人传记),并通过查找各种相关资料,对作者梁衡写作此文的目的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所以才有了课堂上,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居里夫人的美——永恒的美的认同。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课,在熟读这长达4页半的课文的同时,我更是上网查了有关盲人、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相关资料,真正的努力去试着了解他们的生活,更想象自己如果是其中一员,那么生活将是怎样的艰辛、不幸与顽强。正是基事对盲人、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同情与了解,所以我在课堂上,才会与作者站在一起,传达着“关爱弱势群体”、“自立自强”、“爱和被爱同样幸福”的信息,让学生去思考人生的大爱.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4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摘自《爱的教育》的课文深深感动了我,促使我寒假中再一次捧起《爱的教育》这本书,细细地读起来。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埃德蒙多·徳·亚米契斯的代表作。这本书通过学校、家庭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父母和姐姐给主人公恩利科的信以及老师给同学们讲的小故事来体现父子之爱、母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爱国之心。书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更没有什么动人的话语,但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深厚的情谊,让人感动至深,热泪盈眶。记得那个身无分文、衣衫破旧的小男孩为了教训那些侮辱自己祖国的人,把他们施舍给自己的钱币狠狠地向他们砸去;记得那个为了保护自己的祖国,而牺牲性命的小男孩;记得那个为了弥补过错而将视作自己生命的集邮册送掉的小男孩;也记得那个为了不让父亲太辛苦而偷偷帮父亲干活的小男孩;更记得那位为了不让孩子掉课而坚持上班,以至于生病的老师;还记得······

想着他们,我也想到了自己。记得有一次,夜深人静,外面下着大雨,我突然不舒服,又是吐又是拉肚子,妈妈给我量了体温,40°C!妈妈马上抱起我,冒着雨赶去 ……此处隐藏10520个字……关系,因为没有谁不犯错误,只要改正就好了,所以教师当遇到学生犯错误时,一定要冷静处理,有可能你的处理方式不当会影响他的一生,爱因斯坦小板凳以及华盛顿砍树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很好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记得在一节数学课上,我找学生上黑板,因为上黑板的人数有限,没有被找到上黑板的同学就有点失落,突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说你没找他上黑板,他恨你!”我一听这还得了,哪能这样呢?但是转念一想,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要上黑板,可能只是一时头脑发热,但是不能就这样算了,毕竟他犯了错误,于是我让他站起来,他觉得大祸临头了,不敢抬头,我说道:“**你意识到你的错误了吗?你现在说你现在该说的话,老师就原谅你的过错”,那个男孩一愣,没想到听到的是这样的话语,含着泪向我承认了错误,我也借机在班上进行了教育犯错误没关系,关键是要改正过来。

最后对待学生要有耐心,跟学生打交道真的是一件磨性子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耐心的话,我想有的时候你会被学生气的直跺脚。有的教师发现学生错误很多,讲了一遍小孩不是很懂就不耐烦了,老是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上课不都讲过的了啊。长时间下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会减弱,而对于疑难问题,那就更害怕思考,打击了小孩的积极性。我一般对于学生的教育先认真聆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听清楚他们内心的想法,然后找到他们想法的错误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帮他分析和解决问题,总之要有耐心,耐心听他说,耐心的对他说。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要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现在的教育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这个目标的达成我会努力奋斗的。今后我将立足教育岗位,率先模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15

1、教育的艺术——做父母的准备:

人们为了谋生可以去做相当复杂的准备工作,而很少为了子女的教育去做一点准备。无论从父母本身的幸福还是孩子以后生活的幸福来看,我们必须承认,教育的艺术,也就是儿童智力、身体和道德的正确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知识。

如果说能生儿育女是身体上成熟的标志,那么会教养这些子女则是心智上成熟的标志。

2、自然惩罚——让孩子承担行为的后果

在孩子道德和品质教育中,应更多地采用自然惩罚的办法,而尽量少地使用人为惩罚。

3、避免人为的惩罚和放大的惩罚

关于如何避免人为惩罚和放大的惩罚的问题,我希望给父母这样一些建议:(1)在智力培养方面,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不应该使用体罚,因为它已被所有的事实和研究证明是无益而且是有害的。

(2)只有在道德、伦理、品质上出现重大过失时,才可以谨慎地使用体罚。而且教育者在决定对孩子施予体罚时一定要明确告诉自己和孩子,教育者也是有责任的,也应该公开地采取一些自罚的行为。因为出现重大过失,一定与教育者平时的施教有关。

(3)必须冷静地区分,哪些对孩子的处罚是出于自己愤怒情绪的发泄,哪些是真正为了教育孩子,是否还有除惩罚外的其他方式可以达到目的。

(4)需要明白,如果自己从来没有给孩子讲一些道德原则,比如尊老爱幼、尊重他人权利、基本伦理等等,那么孩子出现这种过失行为时所给予的惩罚应该减轻。

(5)需要明白,为人惩罚的程度以不对孩子身心构成极大伤害为原则,并应之后及时给予爱抚、安慰和分析。

(6)需要明白,频繁的惩罚会影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有导致反叛、厌恶、恐惧等负面影响的可能。

(7)允许孩子申辩,以弄清楚行为的真正动机和原因。

(8)人为惩罚,由于完全是一个强者对另一个弱者所施加的行为,一定要注意不伤害孩子的尊严。

4、自然惩罚比人为惩罚更有效

自然惩罚的方式有利于产生正确的因果观念。

比如拖沓使他得不到满足,粗心大意使他没有了心爱的东西,他就不只能深刻感受到那些后果,还能明白因果关系。

自然惩罚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它是完全公正的。

几乎每个儿童都能理解和承认,当他在受到自然惩罚时,一般不会感到委屈;而受到人为惩罚时,则多少会有委屈感,因为人为惩罚常常会被放大。一个惯于不爱护衣服,总是把衣服弄破、弄脏的孩子,按自然惩罚的原则,只是让他去吃洗衣、缝衣的苦头,以及体会因为衣服脏破而无法参加旅行、作客的遗憾。他一般地把这些苦头的原因归结到自己的粗心大意上。相反,如果责骂、体罚,他则会认为不公。

自然惩罚的方,可以使父母和孩子都不易愤怒。

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为任何原因发怒都是有害的。因为父母在树立威严的同时损害了同情,而同情是管教孩子所必需的。家长如果经常打骂儿童,势必使亲子之间产生隔阂,儿童的孤独感或怨恨感也会增加。

5、如何教育“有严重过失”的孩子

用自然惩罚的方式,就可以避免他们因冲动而犯更严重的错误。

6、坏环境毁掉孩子,好环境成就孩子

7、父母、老师是最好的榜样

父母的每一点善良、宽容、积极乐观、同情心、公正、民主的德行以及整洁、勤劳、节俭的习惯,都会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这些德行和习惯无论多么微小,都会像星光一样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里。

8、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并记录下来

尽管孩子认知世界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但我仍认为在道德和品质方面,需要采取明确告知的方式。你和所有爱他的人究竟希望他怎样做,一旦他这样做了,你是否会把它记录下来,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

9、不要期望孩子有太多的美德

给孩子提出一个善良行为的标准是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去施加影响和通过自然惩罚的方式去教育也是必要的。但不要太急于求成,美好的道德品质总是随着孩子心智、经验以及心理的成长而慢慢形成的。

想要有效地执行一个理智和文明的教育,你就必须准备做些心智努力: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要点自制。

10、我从不希望孩子成为道德的楷模

11、道德管教的建议

(1)尽可能采用自然惩罚的方式

(2)人为的惩罚可以作为自然惩罚的补充

(3)要少发命令

命令只有在其他方式失败的情况下才使用。

在一般情况下,命令中考虑得多的,大多是对父母的好处,而不是对儿童的好处,有的是为了给父母带来方便,有的是发泄父母的怨气。

命令只有在重大的、可能对孩子自己或其他人造成危害时才使用。而如果真的发出了,则不应该轻易变动,不要朝令夕改。

(4)管教的目的在于不管

教育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自省、自我教育的人。

(5)不要抱怨儿童逐渐表现出的自我意志

孩子如果没有自我意志的表现,就意味着停止了成长。这是一种值得关注,也值得欣慰的力量。只要保持必要的观察和引导,这种力量会使他成长为一个成功的人。

《关于教育的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