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研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质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质调研报告1按照《xx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转发近期地质灾害防治监督检查工作通报的通知》及要求,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安排相关人员对我乡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排查工作,现将自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特大地震后,目前,我乡共7个点,2个市县级:南村坝村十组:牌楼岗;烟溪沟村十六组:小河子。5个乡镇级:南罗坝村团结组:后山滑坡;南罗坝村六组:堰坎上;烟溪沟村十二组:方家平;烟溪沟村十三组:石灰窑;烟溪沟村十五组烂地头。其灾害类型主要是不稳定斜坡和滑坡两种。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坚持预防为主、切实加强领导。地震之后,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将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包到每一位乡、村、组干部,并与监测人员签订了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目标责任书发放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落实好监测、预防预报预警、群测群防、应急调查等防治措施。
二是制定防治方案、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网络,及时制定全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防治方案及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预案,逐一落实防灾责任人及监测人员,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并设立警示牌,将防灾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工作,成立了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民兵应急抢险队伍。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建立预报预警应急指挥系统,做到地质灾害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三是加大宣传、增强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张贴宣传画、办培训班、地质灾害逃生避险演练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抢险、治理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实现自觉防灾、全民减灾、确保一方平安。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广大干部群众防御地质灾害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干部群众防灾意识淡薄,对地质灾害存在侥幸心理。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对地质灾害发生规律等知识不深,预报预警能力不强,监测工作全靠土办法。
二是群测群防基础薄弱。我乡牌楼岗、方家平道路条件都很差,抗灾能力弱。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和专业知识的缺乏,一些监测员的监测工作不够规范,影响了监测结果。
三是标示标牌有残损。有一些避险路线牌被损毁或遗失,避险明白卡已经风化,一些已经被老百姓遗失。
四是地质灾害搬迁安置问题。一些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因经济和土地等原因不原搬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加大对如何监测、如何防灾、救灾等知识的宣传,把宣传重点放在村组,提高群众知晓率,增强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把政府强制的被动抗灾转化为群众自觉的主动避灾。
二是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全民参与防灾、抗灾。进一步完善乡、村、组三级群测群防体系,充分发动组织各单位(部门)和群众共同参与开展群众性的监测和预防。实行分片包点、群众自测,加大监测力度,全面实现对灾害及时发现、快速预警和有效避让。
三是积极探索防御地质灾害的治本之策,将搬迁避让工作进行到底。搬迁避灾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治标”转向“治本”的重要措举,已成为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种新趋向。针对我乡部分地区受灾害威胁的农村散户,搞工程治理得不偿失,在考虑群众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基础上,鼓励和动员灾害易发区群众搬迁,做到主动避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根本上解决山洪地质灾害威胁问题。
地质调研报告2(一)前言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工程涉及削方、锚固工程、支挡工程、护坡工程、排水工程等,这些工程施工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怎样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控制和防止施工污染带来的危害,将施工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本文就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环境管理及措施进行了探讨,对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环境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二)建立环境保护体系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施工企业应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下,生产副经理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管理部、物资部、质量安全部等)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质量安全部督促施工全过程的环保工作和不符合项的纠正,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其它各部门按其管辖范围,分别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和考核,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严格执行有毒有害气体、危险物品的管理和领用制度,负责各种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回收等。
(三)建立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制定出与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环境污染的措施,认真作好施工区和生活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质量安全部全面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定期对本单位的环境事项及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环境监督监测。
1.防止扰民与污染措施
(1)工程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与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和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造成噪音污染的,事前通知,随时通报施工进展,并设立投诉。
(3)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扰民施工作业,以防止公害的产生为主。
(4)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和河道,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5)由于施工活动引起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2.保护空气质量措施
(1)减少开挖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工程开挖施工中,表层土和砂卵石覆盖层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机械直接挖装,对岩石层的开挖尽 ……此处隐藏8297个字……金、矿泉水资源前景看好,但资源总体保障程度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支柱性矿产匮乏。在国民经济15种支柱性意义矿产中,绝大多数短缺,其中石油、天然气、钾盐、钠盐、铝土矿没有发现,磷、硫铁矿仅为矿点,不具工业意义。
二是总体勘查程度低。地勘投入相对不足,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工作相对薄弱;保有资源储量消耗过快,新增储量速度相对过慢,探采比失调;全市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偏低,人均居全省第10位。
三是矿山企业后备资源短缺,我市大多数骨干矿山(如湘东钨矿、桃水煤矿)因保有储量不足已进入中晚年期,湘东铁矿、潘家冲铅锌矿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大多数铁矿可采储量为3-10年;小煤炭服务年限大多在8年以下;黄金矿山可采储量也只有1-3年,且大多面临关闭的局面。
四是矿产的自给能力低。我市除无烟煤、萤石、普通高岭土、水泥灰岩及普通建材外,其它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低。如xx冶炼厂所需精铅锌矿几乎全部从外埠购进,xx硬质合金厂所需精钨矿主要从其他省市调进,xx玻璃厂的玻璃用石英砂也都从外地购入;xx电厂所用电煤均需从外省运入;醴陵“瓷都”所需的优质高岭土几乎全部从外地采购;石油、天然气、铬铁矿、铜、铝、钼等则全部或主要依赖进口或外省购进。
五是粗放经营、低效利用问题仍相当突出。矿山数量过多,规模过小,大矿小开,小矿乱开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且以初级产品为主,极为有限的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地转变为经济优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央、地方、企业三者互相联动、公益性和商业性工作机制有待衔接;
二是省、市地勘基金体系尚未完善,地勘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三是地勘队伍建设仍然未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落后,人员经费缺乏保障;
四是矿政管理与地质找矿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是地勘保障机制方面仍有障碍,地质勘查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地质找矿对策
(一)创新机制制度
1、强化中央和地方、企业三者互相联动机制
进一步加强中央、地方、企业多方联动,加快推进公益性和商业性工作的衔接,共同推进我市的地质找矿工作,建立地质找矿与地勘单位改革和矿业权市场建设相互促进的新机制。
2、建立市级地质勘查基金
从市级矿业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矿产资源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市级地质勘查基金,用于市域内主要矿种、急需矿种和重要成矿区的地质勘查。市级出资以及国家其他投入勘查所形成矿产地的矿权,原则上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出让,其形成的矿业权价款的市级收益部分,注入市级地质勘查基金,实现基金滚动发展。
3、鼓励商业性地质勘查
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勘查投资渠道,建立地质勘查多维投资体系。激励社会资本进入勘查市场,引导和组建多维投资成分的大型矿业集团,鼓励国有地勘单位和社会资本组成股份制矿业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吸引国外投资者勘查开发我市矿产资源,推进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入发展。
4、推进地质科技创新
积极开展重大地质问题的科技攻关和成矿规律研究,切实加大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优先安排科技创新地勘项目,制定地质勘查成果奖励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5、建立探矿权储备制度
将关系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矿产的探矿权进行必要的储备并形成制度,确保我市矿业经济运行安全。将重要矿产地、重要成矿区(带)可设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的探矿权以及被吊销、注销的探矿权和依法取缔的非法无证开采矿产地的探矿权均可纳入探矿权储备库;可利用地质勘查基金对商业性勘查发现的重要矿产地的探矿权,可按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进行购并纳入探矿权储备库。
(二)突出勘查工作重点
1、抓好重点矿产和矿区的勘查
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开展煤、铁、钨、锡、铅、锌、铜、金、银、水泥灰岩、地热等矿种的勘查,加强重点矿区或远景区地质找矿工作。
开展邓埠仙—万洋山地区钨多金属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在邓埠仙岩体内外接触带,寻找蚀变破碎带型钨锡、铅锌、金矿产地,在锡田岩体内外接触带寻找接触带矽卡岩型钨锡矿产地,在万洋山复式岩体内外接触带寻找蚀变破碎带型铅锌、金银、钨锡矿产地。
进行潘家冲—长冲铅锌多金属矿区资源调查工作。在丫江桥岩体北西侧长坝冲—粟树坡寻找破碎带型金、银、铅锌矿产地,在潘家冲—封洞以寻找破碎带型铅锌萤石矿产地,在大南港—摇栏冲以寻找铅锌重晶石矿产地,在高峰—菊花冲以寻找石英脉—破碎带型钨锡矿产地。加大攸县黄—兰煤矿区、茶陵潞水煤矿区和湘东钨矿区的勘查投入,进一步扩大资源储量和提高勘查程度。加强对雁林寺、洪原、四亩段、桃树溜金矿区的勘查,寻找矿山可接替资源。推进市区、xx县、醴陵、茶陵水泥用水泥灰岩以及市区和炎陵地热资源的勘查进程,为重点项目提供配套资源。
2、做好危机矿山深边部找矿
抓好湘东钨矿、醴陵市马颈坳高岭土矿等矿山接替资源的勘查,做好危机矿山深边部找矿工作,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3、加强国土资源大调查
积极推进国土资源大调查(诸广山—万洋山锡铅锌矿评价)的进程,加大对市域内物、化探及重砂异常的检查验证的力度,开展攸县——茶陵涧隐伏铁矿资源调查;积极开展成矿预测和成矿规律研究,为科学部署矿产勘查提供依据,以实现找矿理论、找矿成果均有重大突破。
4、提升地质资料利用水平
全面收集市域内地质资料,建立市级资料信息数据库,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为矿政政管理和社会提供服务。
5、激活矿业权市场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组织一批市场急需的探矿权适时出让,积极引入和组建大型矿业集团,大力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
(三)保障措施
1、完善矿产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矿产资源法》及相关法规修改进程,制定或建立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制度,为实行依法行政、依法勘查提供了法律保障。
2、加强地质勘查规划管理
科学编制“xx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及“xx市探矿权设置方案”,确保勘查工作的依法有序进行,做到科学规划、统一勘查、综合评价;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严格规划责任、规划审查、规划修编、规划监督等制度,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3、规范矿业权市场
进一步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强化了探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探矿权采矿权可以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竞争的方式有偿取得,积极培育和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加强对市场运行的监管。
4、整顿和规范矿产资勘查秩序
继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依法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益和探矿权人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外部勘查环境。
5、提高矿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规范健全各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改善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