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壕吏记叙文
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特别是记叙文,记叙文的样式有消息、通讯、游记、人物特写、回忆录等。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石壕吏记叙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石壕吏记叙文1这一天杜甫不幸被贬职,前往河阳。路途中,天色渐晚,无奈之下,只好投宿在石壕村的一户人家。
这时,月亮已经来到了天空的正上方。杜甫也已经准备入睡了。突然,村内鸡飞狗叫,火光冲天,把沉入梦境中杜甫给惊醒了,隐隐约约,他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老头子,看这行情一定是又来捉人充兵了,你出去暂且避避风吧!”
“好的,你千万要保护好自己和我可爱的孙子,多保重!”
“没问题,这些都交给我吧,剩下的我处理,你快走!”
随后,那位老翁小心翼翼地翻墙逃走了。忽然,一阵捶门声与唾骂声随之响起,无奈之下,妇人只好开门,“迎接”官爷。只听到那位士兵骂道:“给我听好了,把家里男的给我交出来,违例者斩!”
老妇人哭着说道:“官爷,我家原本有三个儿子,不久前被你们抓去邺城守卫边疆。如今大儿子回信道,其他儿子已战死沙场,只剩他一个人身处异乡,而我们家老头子就是因为看到了回信,气一上来没,有挺住,也走了!”
这时,屋里的小婴儿,听到外面吵闹的声音,哭闹起来。“哎?你个臭老婆子,怎么还有声音?快说,难不成你想做第一个死的?”“哎呀,官爷您是有所不知呀,屋里是儿媳妇在帮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喂奶!”
“如若实在不行,您若不嫌弃我,虽然老了,可以跟你走,好歹还可以给你们做饭。”
月亮渐渐下沉,村子也静下来了。杜甫再次上路时只剩老翁与他告别了。
石壕吏记叙文2时间:公元759年春,一天傍晚
地点:石壕村的一户农家
人物:吏甲、吏乙、老妇人、老头子、小孩、杜甫
(安史之乱爆发后,官府四处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途经石壕村,天色已晚,一位老人家热情地接待了他……整个村庄静悄悄的,隐隐地传来几声犬吠。萧瑟的秋风呼呼地吹着这些弱不禁风的茅屋,似乎要吞没整个房子……
吏甲、吏乙提着长剑和军棍,向茅屋奔来。)吏甲(举起右拳头用力地敲门)开门,快开门!人都死哪儿去了?
老妇人(脸色突变,惊慌起身)老头子!快,快从后院逃出去!
老头子(惊慌失措,拔腿向后院跑了两步又停下)那,那我走了啊!老婆子,你可要多加小心啊!
杜甫(平静地起身)老人家莫慌,我来应付。
老妇人(无奈地抬起头)不,还是我去吧!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不要出来。
吏甲、吏乙(粗暴地用剑鞘和军棍敲打着门)快开门!快开门!再不开就踹门了!
老妇人(望着老头儿远去的背影,颤巍巍地打开了门)请问二位官爷,这么晚了有何贵干?
吏甲(满脸怒气,一把抓住老妇人的衣领,扬了扬手中的长剑)少啰唆!快把家中的壮丁交出来!否则……哼!
老妇人(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官爷,我家是有三个儿子,可前几天,他们都被抓去服役了,大儿子刚捎信回来,说我二儿子和小儿子都已战死沙场……呜呜……呜呜……
吏乙(不以为然,一把推开老妇人)少废话!难道你家中没有别的男人了吗?叫他们都出来!
老妇人(边抹眼泪边哭诉)官爷,我家老头子听到儿子去世的消息后旧病复发,茶不思、饭不吃,他也离我而去了……呜呜……
小孩“哇哇……”
吏甲(揪起老妇人的衣领,把她推倒在地)好啊!你个死老太婆,好大的胆子,你不是说家中无人吗?那刚才是什么声音?
老妇人(跪在地上,抱着吏甲的腿)官爷,我家就剩一个小孙子了,可他还在吃奶啊!呜呜……
吏甲(凶神恶煞,怒视着老妇人)少来这套!要是每家都这样,那国家怎么打仗!你家无论如何也要去一个!你孙子在吃奶,那就是你还有儿媳,叫你儿媳跟我们走!
老妇人(双手护住大门,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啊!官爷,万万不可啊!我的儿媳进进出出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怎么好意思让她出来……儿媳走了,我的小孙子可怎么活啊!
吏乙(踢开老妇人,恶狠狠地吼着)走,进去抓人!
老妇人(跪着,磕头哀求道)官爷,若……若实在不行,那……就让我去吧!虽然我年老力衰,但我还可以为将士们做饭。官爷,求求你们了……
吏甲、吏乙(交头接耳了一阵,轻蔑地瞥了老妇人一眼)那走吧!快点!
(天亮了,落叶纷飞,那间破屋里传出阵阵哭泣声,杜甫告别刚逃回来的老人家,继续赶路。停在树上的乌鸦也凄厉地叫着……)
石壕吏记叙文3唐肃宗乾元二年,四十八岁的杜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充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于石壕村,恰巧遇到吏卒深夜捉人……
杜甫在向华州进发的路上,时间飞逝,已是暮春。轻风掠过,刮起满天凋零的花瓣……
天快黑了,杜甫到了石壕村,只得借宿于此。这户人家一贫如洗,一盏孤灯摇曳着,在黑暗中闪动……
刚入了夜,屋中的老人连忙翻墙逃走。杜甫还在房间里纳闷,突然,一阵猛烈的踢门声传来,惊醒了一树乌鸦,老妇人连忙出屋开门。
“你怎么这么长时间才开门!”官吏对老妇人大声吼道。“你家的男人呢,出来见我!”
老妇人刚听到这段话,眼泪就如断线珍珠,掉了下来。
她一颤一颤地走进了房屋,拿出一封血书,手颤抖着,打开了这血书。
她的脸抽擅着,拿着血书对官吏哭诉道:“我的三个儿子,都被你们给招去了啊!我,我大儿子,就在几天前,托人送了封信回来,他,他告诉我,他的弟弟,都被杀死了!我现在都不知道,他还活着吧?”她哭得更伤心了。
杜甫听到这儿,跑到纸窗边,用指悄然在纸窗上戳了一个洞,向外探去。
只见官吏从老妇人手中一把夺过血书,撕了个粉碎,抛至身后,大声吼道:“叫你家里所有人都出来!”
老妇人仿佛挨了当头一棒,眼神空洞,停止了啼哭,喃喃道:“家里再也没有什么男丁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儿媳妇因为孙子,才没改嫁……”
还没等老妇人说完,官吏再次叫嚣:“让你儿媳妇出来,带她去前方!”
本来儿媳已是醒的,这喊声又把小孙子闹醒了,母子俩便抱在那儿痛哭。
老妇人怎么都不会想到,他们竟会如此惨无人道!她苦苦哀求道:“那,我去吧,她已经没有一套完整的衣裙了。我虽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您,赶快应征,也许我还能为军队做早饭。”
老妇人进屋收拾行李,一件衣裳,几根针,少许线,只有这些。
她看见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衣裙,刚拿起,就放下去了,要留给儿媳啊!
她轻轻地闭上了门,一阵幽风,豆大的火 ……此处隐藏7872个字……碑的大字早已模糊的“死城”。那肆虐的风不断向我挑衅,那又如何?反抗?呵!无用啊!
石壕吏记叙文13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吏村一户老妇人家。家里虽然很简陋,但却很干净,屋顶和墙壁早已裂开了缝。床上睡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老妇人为我端来了一碗清水,叫我慢慢喝,不要呛住了,虽然,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却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父亲早已年迈,但在这个时候,做儿子的,虽然不在她身边想到这,我不禁伤感落泪。
老妇人坐在我身边,向我诉说自己一家人以前虽然穷,但一家人都平平安安,什么难关都闯过了,可现在,现在话没说完,老妇人便哭起来了。岁月的艰辛,早已在她面上留下道道痕迹,头上布满了银发,抬头纹和眼角纹都很重,她那两道淡淡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一双长满了硬邦邦的手上早已干燥的裂在了道道干沟,衣服早已褪了色,打了许多补丁。这时,从里面走出来一位老头儿,想毕就是这位老妇人的丈夫了。
夜晚,屋外传来阵阵叫喊声你家剩几口人,这与我们无关,反正,这男的我们是带走的了。识趣的就赶紧放手,否则--!接着是一群小孩和老人,妇女的哭泣声、叫喊声。老妇人和老头儿听到这一动静,都显得很紧张,两位老人相互对望了一眼,接着,老头儿便爬墙逃走。老妇人坐在椅子上,想起自己镇静下来,却怎么也不能冷静下来,茶杯在她手中抖动着,水流了出来,老妇人站起来想去拿布来擦掉流出来的水,却差点摔了一跤。老妇人坐回到椅子上,两手紧紧的握在一起,放在胸前,像是在祈祷,寂静的小屋传来了敲门声,老妇人像触了电似的,把头抬了起来,转向门口的地方。喃喃地说:来了,来了,又来了,差役又来抓人了。又传来敲门声:开门!开门!老妇人扶着拐杖踉踉跄跄的去开门。 怎么这么久才开门,想累死爷们呀?!不、不,小的不敢,不敢。只是,只是,身体不太舒服,走路不快;望着这两位大爷多多原谅。差役噪叫的声音多么凶横!老妇人哭哭啼啼的声音又多么叫人伤心。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有)三个儿子都去防守邺城了。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像我们这样)活下来的人都只是苟且偷生,死掉的人就永远没有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孙子在,她的母亲没有离去,但她出入都没有完整的衣服。(我)老妇人尽管年老力衰,但也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然后)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赶得上)准备早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在哭。(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那老妇人已经被那差役抓去了服役。
石壕吏记叙文1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题记
夜,浓得像化不开的墨,大片大片的乌云遮盖了微弱的星光。小村仿佛被笼罩在淡淡的忧伤中,没有一丝声响,庄严而肃穆,一切静如太谷。
然而,这宁静却被一连串急促的马蹄声撕裂了,几个强壮的官兵骑着快马从远方长满荒草的小径上疾驰而来。马蹄扬起沙尘,模糊了官兵们的身影。远处传来了一声犬吠,接着四面的犬吠声便连成了一片,此起彼伏。小茅草屋的灯一盏一盏地亮了起来,微弱的灯光映出了老人佝偻的身影。然后各家各户都响起了幼儿惊恐的哭声,依稀看见几个苍老的身躯逾墙而走,消失在南面的密林里。
硝烟还未散去,一只孤雁凄厉的鸣叫在尸横遍野的古战场上空投下一个斑驳的影子。邺城,一个令无数英雄敬畏之地,只因为几百年前,一代枭雄曹操笑傲如此,指点江山。然而他最终也逃不过一抷净土掩风流的命运。而今,这里又成了战场。只不过此次是手握重兵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与走向衰败的唐王朝的抗衡。
战场上,一个疲惫的战士倚着岩石坐着,赤裸的胳膊上一道流血的伤口,惊心触目。地上还有个躺着的战士,头枕着他的腿,痛苦地呻吟,剩下的黄土地被鲜血染红。他嘴唇嚅动着,费力地对坐着的战士说了一句:“大哥,珍重!”便合上了双眼,脸上似乎还有不甘与悲愤……
半个月后,在那个战士的家里,年迈的老母亲平静地望着如狼虎般前来抓装壮丁的官差,手里紧握着一封皱了的血书。那上面深褐色的血迹赫然写着:二弟皆战死,吾亦不知可否生还。请父母妻儿珍重!妻可再嫁!
“不行,每家必须出一个人!”几个官差气急败坏地叫着。“那就我去吧!”老夫人淡淡地说,脸上毫无表情。几个差役上下打量了一下老妇人,“得,就你了,老婆子,快点啦!赶紧去河阳应征,说不定还赶得上做饭。”
话语声渐渐远去,可每家每户传来的那幽怨的哭声,却如山寺敲响的钟声,在秋日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回荡……
战争,让天下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或许一个原本美满的四世同堂转瞬间便只剩下老弱病残了。烽火红了苍穹,似乎到处都闪着刀光剑影。
一场安史之乱,3600万人长眠于沙场。青史中人们看到了无数王朝的兴盛,记住了多少英雄豪杰的名字,却不知有多少无名小卒静静地躺在历史的一隅,任凭岁月为他们蒙上尘埃……
石壕吏记叙文15傍晚,风呼啸着,我焦急地寻找着今晚歇脚的地方。前面出现了个村庄,村口旁边的石碑早已破烂不堪,但依稀能看得清写的是石壕村。我挨家挨户地敲着门。这是最后一户人家了。敲了好多下。“吱呀!”破烂的木门被打开了,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我说明来意后,老妇人将我迎进了屋并给我安排了张床,让我睡下,并叮嘱我,夜里无论听到什么响声,发生什么是,都莫要声张。我虽不明所以,却照做了。
半夜,我被狗叫声吵醒了。“快!你来搜这房子!”外边传来一个人的声音。“哐,哐,哐……”好像是那个人用脚踹着门。“把你家男人交出来!”有人吼道。“快跑。”还有一个极其微小的声音夹杂在其中。应该是老妇人在叫老翁逃跑吧!我从那破烂的窗户往外看时,我依稀看见老翁跑得跌跌撞撞,险些摔倒,好不容易翻过了后院那堵墙。老妇人看老翁翻过墙后,才战战兢兢地来到门边。才把锁放下,门就被踢开了。我披上上衣,想要去制止那些残暴的官吏。正要出去,突然想起老妇人的话。原来如此。罢!罢!我如今又能把那官吏如何?
我紧皱眉头听那官吏凶神恶煞地谩骂着老妇人,老妇人跪在地上,哭得满脸都是泪!看那官吏吼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哭的多么凄惨啊!我无奈地摇摇头,这是为官该做的吗?唉!
叹息中,我听见老妇人向官吏求情道:“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小儿子让日捎信回来。告诉我另外两个儿子都死了,活着的日苟且偷生,死的人永远死了。”
看的出那官吏十分生气,怒吼道:“你的儿子死了关我什么事,快把你的男人交出来,老子好回去交差!”说罢,便要硬闯进来。老妇人忙抱住官吏的脚,哭泣道:“大人,我家真没有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孩子母亲才没有去应征。而且她进进出出都没有件像样的衣裳。”她哽咽道:“老妇我虽年老体衰,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我还能够替你们做饭。”“走,走就你事多,耽误老子时间。”官吏吼道。并推着老妇人的脊背离去了。
外面终究恢复了平静,大约一个时辰后,我从来看见老翁缓缓的走进了屋子。她们的儿媳告知老翁她婆婆被抓走了。顿时听见有人低声的哭泣。我彻夜无眠。第二天我只能同老翁告别了。这样的年头何时能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