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记叙文

时间:2025-11-01 08:11:15
端午节的记叙文

端午节的记叙文

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特别是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原因、结果等。那要怎么写好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记叙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的记叙文1

今年的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又到了!

大家都知道的端午节可以赛龙舟、吃种子。可我今年却过的不一样。

早晨我睁开了眼睛,闻到弟弟在吵闹的声音。走出来一看,他们正在吃种子呢!我迫不及待地刷完牙便抓起一个种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中午十二时,我和弟弟去洗“健康澡”。不一会我和弟弟在水中打起了“水杖”。

……

虽然我家没有挂艾草。但我过了一个有趣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的。这一天有许多风俗习惯。

悬菖蒲艾叶。这天一清早,奶奶将乡下带来的菖蒲艾叶挂到了门上。我很好奇,就问奶奶,奶奶告诉我,这是为了驱瘴,艾叶有药用功能,驱蚊子、苍蝇,净化空气。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些习俗呀!这下我知道了。

吃粽子和黄鱼,到了中午桌上突然多了几样平时少见的东西——粽子、黄鱼。我很奇怪地问奶奶:“今天又不是过年怎么吃粽子呀?”奶奶笑着说,“今天是端午节呀,所以要吃粽子和黄鱼。据说这天人们把粽子裹成尖角形投入江中,尖角形能吓跑鱼虾,里面的米能喂饱鱼虾,它们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这是人们对屈原的敬爱。”现在我才知道吃粽子还有这讲究。

赛龙舟、挂香囊。晚上看电视我还知道端午也有赛龙舟、挂香囊的习俗,坐在一边的妈妈告诉我:“相传当年屈原跳江以后,人们舍不得屈原,纷纷驾船竟相赶去救屈原,一会儿工夫就看不见了,后来,人们就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另外,人们还用五色的线缠绕香囊,有驱邪、保平安的美好愿望。”

啊!端午节的习俗可真丰富呀,听说,端午节的风俗已由湖北省为代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我真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端午节的记叙文2

一阵阵艾的奇异香味飘来,是那么香,那么诱人。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着艾,不知不觉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每到这个时候,我那慈祥的奶奶都会给包粽子吃。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会提前做准备,做我最爱吃的豆沙粽子。奶奶总是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去做馅儿料,煮熟、过滤、翻炒。时间很漫长,但奶奶做这些的时候依然是那么开心,而我则是在一旁手忙脚乱的给奶奶打下手。奶奶总是一边给我讲着端午节的来历和故事,一边包着粽子。小粽子在奶奶的手中是那么的听话,而我包出的粽子却总是张着大嘴巴,一个接着一个的嘲笑我,没有任何一个能勉强的算上合格。直到这些粽子一个个的被奶奶请下锅,我才开始了漫长的

等待。时间很漫长,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小时,粽子还是没有出锅。此时的我就像等待千层面出炉的加菲猫一样,恨不得立马就能吃到粽子。突然,我听到一声,粽子出锅了,话音未落,我就立刻去看粽子了。粽子被奶奶一个个的夹出来,泡到了凉水当中。随后,奶奶不紧不慢的将粽子夹到碗里。我并没有像奶奶一样不紧不慢,而是伸手就去抓,结果,我被烫得嗷嗷叫,手红得不得了,差一点就肿了。看样子,我还是得拿筷子去夹呀。我从粽子里挑了一个夹到我碗里,剥开一尝,一股甜甜的味道顿时停留在我的舌尖上。这使我立刻明白了,粽子里不单单有着糯米和豆沙,还有着奶奶满满的爱。

奶奶做的粽子是超市里买不到的,是独一无二的。我爱过端午节,也爱吃奶奶做的粽子。希望奶奶每次都能为我做出这么好吃的粽子。

端午节的记叙文3

难忘的端午节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陶然亭端午节纪念屈原活动。”

早上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同学们身穿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精神抖擞地向陶然公园走去……

我们首先来到了“华夏明亭园”。这里的景色十分优美,园中到处盛开着五颜六色、香气扑鼻的花朵,一座屈原塑像巍然耸立其中,还有仿造的汨罗江,江中的龙船栩栩如生。这一切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同学们在此纷纷朗诵童谣,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园中的游人也不禁被我们感染,停下脚步聚拢过来。

我也上台激情饱满地朗诵了我编写的童谣《五月五》:

楚国屈原大诗人,

忠诚报国反被谗。

秦灭楚后投汨罗,

后人纷纷把他赞。

五月初五端午到,

洒扫庭院挂香艾。

吃过粽子龙舟赛,

雄黄酒饮除病害。

毫无疑问,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我们,教导着我们。随后,我们参观了李大钊生前工作过的办公室,以及一对革命烈士夫妇的公墓,并了解了他们的生平事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恋恋不舍地走出陶然亭公园,但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禁感叹:今年的端午节过得可是分外有意义啊!

端午节的记叙文4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5、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端午快乐

端午是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有的吃粽子、龙舟竟渡等风俗。

但是,现在的社会端午节不在是吃粽子这个传统风俗了,发短信祝福已经成为一种时 ……此处隐藏5084个字……干净加好调味料,有盐和油。肉馅是五花肉,切成一大块一大块,用盐和酱油腌好。

开始包粽子了。妈妈教我把粽叶卷成漏斗形,妈妈做的很好,底是尖尖的,没有一点缝,而我做的底却是个大窟窿。于是妈妈抓着我的手,做了个勉勉强强的“漏斗”,再把糯米填进“漏斗”里,最好加三分之一,再用筷子插紧糯米。然后放进肉馅,之后再盖满一层糯米,要盖的均匀,不能多也不能少。最后,盖上粽叶。这可是个技术活,要漂亮又不能漏米。妈妈说绳子绑上去要紧紧的,那才好吃。我们一起努力,费了半天劲,包了三十多个粽子。

爷爷把粽子放进高压锅里煮了半个多小时,粽子的香气弥漫着厨房,终于可以吃到自已包的粽子了,别提多高兴。吃着香糯的粽子,我想到中华民族的历史真是渊源流长,我们要多多学习,传承这丰富的文化遗产。

端午节的记叙文10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只要你听见“哗哗”米粒酒在竹筐里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加油呐喊声,还有大街小巷的谈笑声,你就知道,端午节真得来了,你的心情开始激动了吗?

清晨的七点,天才刚刚亮,外婆家的小巷传出一声响亮的鸡鸣声,这叫声就像定时闹钟,男女老少立刻起床,我也不例外。人们把桌椅、锅碗和瓢盆等东西都搬到外面,每个人都打起精神开始包粽子。

我拿起一片又青又脆的竹叶,把它折成大小正好的锥形,现在看起来就像一个小型的漏斗。等它被洗净之后,我在里头倒进晾干的一粒粒雪白剔透的米,速度要均匀。在倒米的过程中,我放入了自己最喜欢的佐料:肉和笋片。这样荤素搭配非常好,味道十分鲜美,又营养又健康。

粽子终于开始蒸了,我沾沾自喜地想象着令人垂涎欲滴的粽子,简直恨不得让它立刻就蒸熟。不一会儿,我只听见厨房传来一阵大功告成的喜悦的叫喊声:“大家快点过来拿各自的粽子咯!”我像一只饿得过了头的老虎,急匆匆地冲进厨房去取猎物。三角体的粽子被蒸得软软的,我拿出三角体的粽子在自己的手里是热乎乎的,飘进鼻子的是一阵竹叶清新的味儿。我剥开竹叶,一粒粒饱满的米粒如同一个个小娃娃相互拥抱在一起。我轻轻地咬下一口,米已经被蒸得又香又糯,很松软,颇有嚼劲儿,藏在里头的肥肉油而不腻,在嘴里滑动,这非同一般的美味暖暖地融化在心里,真是非常好吃极了,吃了还想以后再吃。

伴随着浓烈的粽子香,我来到凉风习习的湖边观看赛龙舟。龙舟真是栩栩如生,狭长而又细窄,能容得下十几个划龙舟的赛手,舟头与舟尾分别是龙头与龙尾,雕刻得极为精致,真得像一条龙会昂首挺胸那样。伴随着激情四射的乐曲,划龙舟的队员们精神抖擞,鼓足勇气,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出浑身解数,手臂有力地前后摆动,他们手中的桨有条不紊地起起落落,看起来就像一个人在划。在龙舟的头部,我只听见阵阵急促的鼓声,那便是鼓手们正大显身手,手握鼓棒,上下上下有节奏地敲着又圆又大的鼓,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在鼓声的作用下,赛手们有规律地摆动船桨,每条船上的赛手都不甘示弱,紧追不舍。场面上出现了你追我赶的情景。岸上的人呐喊道:“加油!一二三,努力地加把劲儿啊!”

“赢了,终于赢了,真是太好了!”遥遥领先的那条龙舟不负重望,冲破终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们热情地拥抱、激掌、祝贺……场面真是热闹极了。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描写端午节的诗至今响彻耳畔。端午节是一个有趣的传统节日,它欢乐的氛围带动了所有人。

端午节的记叙文11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今天我家的风俗就是传统的北方特点,我妈妈今天给我们包粽子、煮大蒜等等。

今天姥姥和妈妈都在我家包粽子。见姥姥拿起一片粽叶,卷呀卷,卷呀卷卷成一个漏斗形的,然后就把糯米放到了里面,一叠,用细线一裹,就扔进了锅里。我也蠢蠢欲动,想试试怎么包粽子。我也拿起一片粽叶,卷呀卷,卷呀卷的,卷成一个漏斗形。我把米放进去,可是,我放进去的米一会儿就漏光了。姥姥说:”楠楠啊,你都没有把粽叶卷好就把糯米放了进去,你不漏光谁漏光啊?”我一看妈妈,真的,下面一点都没有缝隙,再一看我的,一个小洞。怪不得咧!我又拿起一片,卷的好用力好用力。终于没有了缝隙。我终于自己做了一个粽子,吃起来一定很香!

妈妈又在煮蒜了,我一看就没有了胃口。蒜那么辣,怎么可能一口气吃下去一个蒜呢?姥姥、爸爸、妈妈、姥爷,甚至我那可爱的弟弟——笑笑吃的也那么香。我尝试性的拿起一个,小心翼翼的剥开,放进嘴里一嚼,嗯……面面的,甜甜的,还有一丝辣味。真好吃!我吃了一个又一个,总是吃不腻,真好!

姥姥往笑笑受伤挂香包,一会儿也给我做了一个。姥姥说:“你必须戴完今天,不然就不吉利了。”我顺从的点了点头,说:“遵命!”姥姥和大家都笑了。

我们又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记叙文12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端午节的记叙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