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读后感集锦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骆驼祥子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骆驼祥子读后感1这是一场与旧中国的交谈。之前多次读《骆驼祥子》,都没有读下来,可能是读不太懂的缘故吧。今年寒假居然饶有兴致地读完了老舍先生这部著名的代表作,而且颇有感受,便试着用点笔墨了。
“好人有好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话是我认定的价值观,也代表着我同样认可“好人不会有坏报。”“耕耘不可能没有收获。”《骆驼祥子》推翻了我的想法,打破了我对社会思考的单纯,让我意识到社会制度对于一个人的命运会有多大的影响。
小说开头时描写的祥子,是一个朴实上进的青年,不怕苦不怕累,我心想,他这样奋斗下去,一定会安家立业吧。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完全事与愿违。
祥子三年辛辛苦苦赚来的第一辆洋车,被军阀乱军收没了。他大喊着:“凭什么?!”这三个字迸发出一个淳朴幼稚的农村小伙对强盗行为的强烈愤懑。可怜的祥子只有难过,他赖以生存的工具只有洋车,他拼命拉车赚钱的目的也是为了有一辆自己的洋车,可是这辆车就这样被抢走了。
祥子只能自我安慰,心存希望地又回到车厂,幻想着通过继续下苦再买一辆洋车。买车的钱还没有攒够,又被孙侦探敲诈去了。他再一次回到了当年洋车被乱兵抢走时的境遇。可直到此时,祥子企图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奢想仍然没有破灭。有一天他被雨浇病了,加上心灵的折磨,祥子从当初的骆驼健儿变为黄瘦的狼狈模样,不仅身体垮了,精神也垮了。
书的结尾,祥子彻底成了社会病胎里的产儿,彻底潦倒了。一场热闹的祝寿宴反衬出他无比的孤独与寂寞,为人送殡时还要心不在焉地寻找掉在地上的烟头。他行尸走肉般地活着,没有爱,没有恨。他的变化不由自己,他的遭遇让人同情。倘若他不变成最后令人悲叹的样子,他的钱可能还会被人抢去,他的人一定还会被欺负,他的心又不知受伤几次了……
这本书从头到尾令人看得心酸,祥子是因为遭受种种欺压与折磨走向沦落的,虎妞是因为种种的不如意与自身毛病使她的人生快速下坡的,小福子是因为种种的个人不幸与残酷压迫最终惨死的。丑恶的病态社会遮盖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善良,有才学的好人莫名地成为“逃犯”,礼仪之邦的市民们麻木地挤着看杀人,破坏了北海畔明媚的春光……正如老舍先生在书中说的:“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那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老舍的语言平实无华,却直扎人心。
《骆驼祥子》所描写的北京大杂院,正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缩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天天都在上演着各自的悲剧。是什么导致了这一个个悲剧?就是这个黑暗的社会!它造就了一个“一场雨浇死不少贫穷儿女”的时代,是一个“没有丝毫公道”的时代!
谁的身体能经受得起一辈子的累?谁的心能经受得起一辈子的折磨?掩书而思,我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个能明辩是非,能尊重个人劳动价值的时代,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个“有耕耘就有收获”的时代。我为我们的心能够在这个幸福的社会环境中轻松愉快的跳动感到骄傲!
《骆驼祥子》,一首壮烈的时代悲歌!
骆驼祥子读后感2相比于鲁迅,我更喜欢老舍先生的文章。倒不是鲁迅的文章写得不好,而是两位大师写作风格迥异。鉴于此种心情。本人于寒假拜读了老舍先生的经典名著《骆驼祥子》。老舍先生的文章贴近生活,倾向于平民化的艺术审美,附有感情色彩的讲述老百姓的生活……
读完此书感触颇深。书中的主人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把我深深地拉入了那个时代。书中着重介绍了“祥子”在那个黑暗社会的各种经历。
祥子有一个梦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借着勤劳和坚韧加上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反而又如法炮制,辛苦攒够积蓄,重新购入一辆洋车。但是身处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他实在是太无助,太倒霉啦!他辛辛苦苦的积蓄又在顷刻间被洗劫一空。恶作剧般的生活就这样反复揉虐这勤劳善良的祥子,直至他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致使他开始游戏人生……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这就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韧,热爱生活,有着自己目标的人在那种黑色岁月的催化下最后却沦为了社会的“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而身处同样时代的周围的人都是过着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努力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地风险去赚多一点钱,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虽然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充满艰辛和坎坷甚至以失败告终。但是却无法抹杀他曾经试图改变生活现状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虽然故事发展以悲剧收尾。也许这才是身处当时底层社会平民的悲哀。因为理想和现实常常充满矛盾,它们无法调和,生存法则又让它们并存。当时的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某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理想生活虽然不断奋斗,但是最终却无法以一个完美的结局收场。但是每一个在不断追寻、探索、奋斗的人都是值得尊重和被怀念的。
对于主人公祥子的结局,虽然感到遗憾和惋惜,但也感到钦佩。我佩服曾经坚强的祥子;曾经不服输的祥子;曾经不像命运低头的祥子。他以失败收场的命运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对他的看法。因为生活学习中,结局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曾经幻想着,如果祥子生活在当今的社会,如此努力、拼博,屡败屡战的他会有怎样的成功回馈。合上书本,我不禁想到了我们自己,在如此优越的环境和条件下又是怎样对待生活和学习的?不禁让人羞愧难当。
回味通篇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终于明白了人与社会的必然联系。自然生存法则告诉我们,人是最富有思想的动物,但这种所思所想却受社会局限。因人而异,如果在限定的条件下,不要妄想更高的目标,因为遥不可及的目标会让人无法获得而产生挫败感。失去进取信心。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不断成功、不断进取的过程。凡事均无法一蹴而就。求知和生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法则。这样才能塑就自信成功的自己。因为明天是怎样我们不得而知,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把握好每一个当下。
骆驼祥子读后感3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后,我从中了解到了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小说主要讲了一个洋车夫的苦难史,描绘了旧社会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好体面,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骆驼祥子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用心和坚韧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 ……此处隐藏11698个字……。
云还没铺满了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了似的。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环境的恶劣,衬托出车夫们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读完《骆驼祥子》,我不得不佩服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刻画一个人物,他三言两笔就令其活了起来;表达一个平常的意思,用一个生动的词语,就令人难忘。
《骆驼祥子》里充满了幽默,老舍先生使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可不是从文字里硬挤出来。
例如,祥子刚进城时单纯质朴,没完全适应周围复杂的环境,言行举止往往不合时宜,洋相百出。
有一次,祥子竟一本正经地把绿夜壶送给曹先生的儿子,这不禁让我发笑。
《骆驼祥子》的语言魅力也就体现在这里。
骆驼祥子的悲剧其实就是整个车夫阶层的悲剧,有车的和没车的都受到压迫和剥削,在没有公道的世界上,坏人横行霸道,好人受灾受难,最终也被物欲横流的黑暗社会所吞没,《骆驼祥子》这本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底层人民的苦难,引人深思。
读完这本书,我在佩服老舍先生写作技巧精湛,高超的同时,也在想:如今的社会已经不再黑暗了,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了,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把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骆驼祥子读后感14从三个礼拜前现当代老师准备开始讲老舍时,看见教材对于老舍这个人物以及诸多作品的评析里的民族化与个性化和铺写的世态,看到评析中老舍的"京味"与幽默,看到对于《骆驼祥子》的解读为对城市文明病的探讨,以及曾经的语文课本中记忆模糊的《骆驼祥子》节选,促使我有了很大很大的冲动来探索这个作品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拥有着什么样的颓废情节。
三个多礼拜断断续续的时光里,在这个忧愁与欣喜不断交替的时空中,终于在刚刚看完了整个故事。
在刚刚的三个小时的时间里,越看到后面,随着故事情节的进一步,我完全高兴不出来,越郁闷。越又惊叹着作者的魔力和这个遥远的世界里的病态。
把三十年代的世界与当下联系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发现相似之处其实是历来都一直存在的,只是或轻或淡或转换形式了。看到小福子与二强子的父女之间的情节,我顿时明白奶奶的思想其实有时候没有错,在钱财分配上,女儿是嫁出去的,错的是自己在内心中拿一个人人平等的想法与奶奶跨越大半个世纪的经历相匹衡;当发现一个很实诚的祥子,就算是一直做着底层最艰辛的体力活,也会面对着久处之间的情欲,也会面对着咋见之欢的欢脱,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挣扎与内心的互相说服,最终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之间的区别,同样不管是处在哪个阶层的曹先生、刘四爷、夏先生甚至是其中短暂出场的一个四处驻扎的军人,在那个还是比较封建的世界里,并没有看到从一而终,而是一并拥有或一换再换,可能这是那个时代共通的点,在很多个作家手下和大众印象里习以为常的事情。遥想到在这个时代这个圈子,情欲依然是共通的点,大多数人的理性相对从前升华的更多更强,其实相对来说也很正常?能想到的更好的办法是克制,频率低一些,不免世俗但也不过度不偏激。其实我有异常得感慨为什么他们这么喜欢那啥,想想确是人之常情。同样的期待;造成本就独自一路成长的祥子最终走向个人主义的极端我认为正因种种经历使他丧失了社会关系,再没有希望去寄托,没有任何应当有的动力去付出,完全无助的祥子无法成为也没有理由成为一位圣母。而我们如今处的环境里,有国家有家庭的一个个家人有一路成长关系很好的朋友也有那些躺尸在社交软件的好友们,注定成为祥子这样的极端个例越来越少。
看到老舍铺卷的一个个鲜活的且引发读者无限思考的人物与整个北平细致而又不失特色的描绘,万千奔腾的想法汇聚成四个字,老舍牛逼。
书中第210页有一句话我认为像极了人生,
"烟酒又成了他的朋友,不吸烟怎能思索呢?不喝醉怎能停止住思索呢?"
我试图不去想这到底是在说消极的态度还是积极的,而是把"烟酒"这个意象换成各种各样奇妙的物件组合,似乎发现都可行。
骆驼祥子读后感15《骆驼祥子》是著名作老舍的代表作,主要讲述的是北平城里的一个好强,充满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
与祥子的初次接触是在小学,那时自己还年幼,还无法理解祥子,包括他的体面,他的要强,他对理想那么执着的追求。再见是在初中,我已了许多,再读这本书后也生出了许多不同的,小时候认为祥子那么执着地想要有辆自己的车是极愚蠢的行为,觉得并没有那个必要,再读之后,内心的感情早已转变为了佩服。佩服他可以有这么执着的精神,佩服他可以这么坚定不移的自己的理想。
理想,我们每个人都有,可像祥子这样能一直坚持追寻自己理想的却不多,多数人可能连这理想是自己发自内心所渴望的,还是为了应付别人应付自己而准备的也不知道。在我看来,祥子的理想就像他的盾,是在生活这个战场上可以为他抵御化为利剑的种种困难的盾。这个盾一直支撑着他,让他相信是可以很的,让他能有的目标,生活的盼头。而这同样也是他最终为何会的原因,他失去了他名为理想的盾,各种打击所化成的利剑和生活的重压让他丢弃了自己的兵械,做了一个懦弱的逃兵。
祥子是我想成为的样子,也是我不想成为的样子。祥子将理想化为了他的盾,而我则想将理想化为我的剑,陪我一起斩断所有生活中由困难和挫折化成的荆棘。书中的祥子是可悲的,不幸的,那个罪恶的社会吞噬了他的活力和精神,让他变得犹如行尸走肉,不再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向现实低头,人生,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了城市的垃圾。可我不一样,我所处的年代是和平且的,有很多祥子所经历的磨难我是并不需要经历的,祥子就像我的镜子,我可以从他身上吸取教训,在学习上应该像前期的祥子一样,充满信心不怕困难,不怕打击,暂时的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来的更加努力。还记得我刚升入初中的第一次月考,因为一下多了很多新科目的原因吧,我适应的并不是那么好,当时最深的便是生地这两科了吧,因为那次生地的成绩虽说不上很差,但也确实算不上好,换做以前,我可能会很难过吧,可能会失去对自己的信心,觉得自己真的学不好吧。可那段正好是我跟祥子再见面的时候,我已经从祥子身上明白了,要不怕困难和打击,保持乐观的心态,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我比以前学的更认真了,总结了自己失分的原因,对症下药,而第二次的成绩让我感觉我的努力被肯定了,也让我感觉我离自己想要考一个好的高中的理想又更近了一步。所以有了这次经历后,我更加相信我能活成那个永远充满生命活力的祥子,而不是那个最后自甘堕落的祥子。
我很感激老舍创造出了这本书,这个,也很庆幸自己读到了它。祥子,感谢他让我明白,理想并不都是高不可攀的,只要你有足够坚定的渴望,坚定的决心,你就有可能触摸到它。在学习上也是,只要一直努力勤奋,总能收到回报的。同样,作为新一代青少年,我们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理想,并一直坚持追求它,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既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样还要有乐观的心态,不轻易向现实认输,即使可能结果不算很好,但也要认真的生活,不能自暴自弃。不要再让祥子这样的悲剧重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