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导游词

时间:2025-10-17 14:08:17
厦门导游词

厦门导游词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厦门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厦门导游词1

万石岩是厦门的一个游览胜地。厦门这座美丽的滨城市有许多吸引人的游览点,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游览区,即鼓浪屿、南普陀、万石岩和集美。最有特色的是鼓浪屿,其次大概就是万石岩了。

山岩多胜概,万石最称奇

万石岩,顾名思义,就是山上有许多石头。这座不高的山,由于千百万年风雨的侵蚀,山上怪石很多,形状千姿百态。但是,它又与雁荡山、黄山的奇峰不同。万石岩上或藏或露于绿树丛中的石,数量很多,大小不一,一般不过四五米高,因此除少数称为峰以外,多称为石或岩。这些石,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最有趣的可算象鼻峰和石笑了。象鼻峰是一块很像象鼻的岩石,向上伸出,而且略微弯曲,不但像象鼻,而且有动感。石笑,是一块岩石,裂开一大口,从侧面看去,像是在开口大笑,旁有题石笑二字。在一座山上有如许奇岩怪石,这在别的地方是很难见到的。

万石岩上原有24座寺庙,较大的有10座,现在多已毁坏。最著名的是建在斗山上的万石禅寺。这座寺建在岩石上,规模不大,但精巧别致。在寺的山门前面有天然岩石形成的月池,寺后有四五块大石,遮天蔽日;而石缝中又钻出几株榕树,就显得更加阴森。寺前的一块大岩石上,有古代诗人赞美此处岩石的诗刻。著名的弘一法师曾在这座寺里住过一段时间,并留下了他的墨迹。山上还有一座称为荼人之家的楼阁式建筑,楼上供游人品荼观景。在这里,向东南方望去,透过树杪,可以看到城市的一角,和蔚蓝的大海。

相得益彰的布局

万石岩里有一座植物园,这就是著名的厦门园林植物园。品种繁多的植物园建在景色奇丽的万石岩里,可以说是相得益彰,使万石岩更加迷人了。植物园从万石岩下的万石湖开始布局。万石湖是一个美丽的人工湖,湖水碧清,湖中置仙鹤石雕,湖边有亭,环湖林木森森,曲径幽幽,环境优美。湖的东面是松杉园,园内种植的松、杉、柏树有七八十种之多,其中有被为活化石的水杉和银杏。厦门园林植物园不仅是一个科研机构,同时亦是供人游览参观的场所,因此,它根据这样的双重任务,分门别类地采用中国式的园林布局,次第安排了松杉园、棕榈岛、玫瑰园、引种驯化区、药用植物区、龙眼荔枝园、多肉植物区、兰花圃等二十几个专类园和种植区,园内有山有水并在适当地方建筑楼、台、亭、阁,以点缀风景。游人在这里既可以看到3000多种热带和亚热带的植物,增长了知识,又可以漫步在景色秀丽的山林之中,真是其乐融融。植物园的设计者,是很有艺术想像力和群众观点的。园内有一庭院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一年四季,花期繁盛,应有尽有。这里接种的仙人掌全国闻名,有几百种,其中有不少名贵品种,为国内其他园林所罕见。棕榈岛上遍棕榈科植物。游人至此,满眼是浓烈的热带、亚热带风光。

厦门导游词2

早就听说厦门大学是中国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大学,所以我特别想去一睹芳容。今年参加了梅州日报社举办的海洋少年游学夏令营,有幸去到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位于东海之滨,前面是无边无际的大海,与我国的宝岛――台湾隔海相望,背后是美丽的普陀山,能在这里学习一定很幸福吧!

我坐在大巴上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辆进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丽的校门,上面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厦门大学”。一座座红色屋顶的建筑掩映在一片片绿荫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高高耸立的颂恩楼,西方的建筑风格,中式红色的屋顶。

走在厦大的校园里,仿佛走进了爱丽丝的浪漫梦境里,茂盛青葱的树木,鲜艳美丽的花草,宁静的湖泊,风格各异的建筑物??????真是太美了!果然名不虚传啊!站在颂恩楼下,前面就是美丽的芙蓉湖,湖水碧波荡漾,绿荫环绕,我和我的队员们站在芙蓉湖边,尽情的拍照留念。

厦门大学是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的。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目的是为了激励厦门大学的师生们积极进取,努力开拓,追求至善至美。几十年来,一届又一届的厦大学生在校训的激励下艰苦创业,努力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厦门大学是中国最美的大学,也是许多莘莘学子神往的大学,也是我向往的大学。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希望我能拿着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笑容灿烂地走进厦门大学!

厦门导游词3

各位朋友,我们的汽车离开了胡里山“世界炮王”。现在,我们将在一曲无声的优美音乐的引领下,去游览厦门最美丽的风景之一——“东环望海”。

这曲无声的优美音乐在哪里呢?可能有的朋友已经注意到了,它就在您的左手边绿化带上!这些五线谱雕塑长达247.59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五线谱音乐雕塑,上世纪末被列为吉尼斯世界之最。它演绎的是着名乐曲《鼓浪屿之波》,不知道您是否已经被它感染了!

好,现在我们的车子正行驶在环岛路上。环岛路,顾名思义,是沿海岸线环绕厦门岛一周的路。环岛路从建设那天起,就一直奉行“临海见海,把最美的沙滩留给老百姓”的宗旨,充分体现了亚热带风光特色,将交通与文化、旅游休闲设施完美地融于一体,成为厦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最先建成的环岛路东部示范路段,它已成为厦门新二十名景之一,叫“东环望海”。

各位朋友,现在请看您们的左前方那一山的苍松奇石、亭台楼阁,这就是厦门又一名景“金山松石”。我们刚刚离开的“胡里炮王”,也是厦门二十名景之一。环岛路就象由海水、沙滩、绿树、红花组合而成的彩带,把厦门一个个美景串起,分外引人入胜。所以,今年在这条环岛路上举行厦门首届国际马拉松比赛时,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们把它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马拉松赛道”。

现在请看右手边,这就是“海韵台”。目前环岛路上已建成了海韵台、玩月坡、数星园、椰风寨、台湾民俗村等5个休闲游乐区,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国内外游客已把这里作为到厦门必游的景点之一了。节假日时这里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漫步沙滩,聆听大海潮音,感受海洋气息。

大家还可以看到一条彩色道路,这是示范路段上的人行道。为了提高档次,从国外引进新工艺,铺设了长达三千四百米的红色路面。这段国内首次建成的红色路面与碧海蓝天、绿树白云构成绚丽多彩的风景。可以想象,在上面漫步是多么惬意!

现在我们往右边海上看,可以看到一个岛屿,这就是大担岛。传说在宋朝末年,南宋小皇帝乘船经厦门逃往广东,为减轻船载,小皇帝命令大臣将行李推下海,便形成了现在的大担岛和其他岛屿。再请看右前方那个大岛,这就是著名的金门岛,它和大担岛一样,是台湾当局控制的区域。解放初期,台湾当局派出的“水鬼”,通常都是从那里游到今天的环岛路一带。而那时这里是军事禁区,没有环岛路,仅有一条在马尾松掩映下的战备公路。除当地的居民和驻军外,任何人不经特许不得进入。刚才我们经过的广播山当年就 ……此处隐藏12699个字……称),看到这里景色远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为日光岩。日光寺屡毁屡建,清同治年间,建圆明展,祀弥勒。1917年建大雄宝殿。解放后,圆明殿改成念佛堂。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日光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内外十方善信的捐赠,大兴土木,翻修了大雄宝殿,新建了山门、钟鼓楼、旅游平台、法堂、僧舍、小卖部和膳堂,寺庙焕然一新。日光寺是一座精巧玲珑袖珍式的寺庙,大雄殿、弥陀殿对合而设,是全国唯一的。由于环境优越,历代高僧不断,著名的弘一法师1936年曾在这里闭方便关8个月。

日光山又称龙头山,与厦门的虎头山隔海相望,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叫“龙虎守江”。这里原有一亭名“旭亭”,早已毁圯。台湾文人石国球写了一篇《旭亭记》,描写日光岩“山罗海绕,极目东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为梵刹呈奇”,磴道巨石夹峙,森严壁立,有“九夏生寒”之意,凉意自然来自“鹭江龙窟”了。

厦门导游词13

踏入新修的山门,各位来宾大家请抬头看前方岩壁上方的摩崖石刻,请猜猜,这些文字是由几个人题刻的呢?好像都没有人答对哟!我们看,上面横刻着“天风海涛”,竖刻着“鼓浪洞天”、“鹭江第一”,这三幅文字分别由三人所题刻,那有没有人能猜出哪一幅的历史最久呢?对了,正如这位所说的“鼓浪洞天”,它是明万历元年(1573年)由泉州府同知丁一中所书,据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鼓浪屿上最早的题刻,“洞天”就是道教中所说的“洞天福地”意思是鼓浪屿就像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一样,那么它到地像不像呢,那得由各位自己亲自去体验咯!我们再看“鹭江第一”这是由清代道光进士林P所题,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而“天风海涛”则是民国四年(1915年)由福建巡按使许世英所题,这四个字淋淋尽致地形容出了鼓浪屿独特的景色,等会儿我们登上天风台便能够感受到!

这摩崖石刻下的是日光寺,原名莲花庵,也许有些朋友早就想知道它为什么叫日光岩了吧?在明代未年,厦门名士池显方在山下建私人住宅,名“晃园”此山始称“晃岩”,因为第天凌晨,朝阳从厦门的五老峰后升起,莲花庵最先淋浴在阳光里,因此得名“日光寺”,此山也称“日光岩”,又相传当年郑成功来到晃岩,觉得景色远胜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就成了“日光岩”。这日光寺实际上是一个以石为顶的山洞,又称“一片瓦”,是一座精巧玲珑袖珍式的寺庙,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它的大雄宝殿与弥陀殿是对合而设的,这在全国的唯一的,但别看这寺庙小,我国著名的弘一法师也曾来过此处,并在此校点《东瀛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通释》,还写作了《观音菩萨正文》即《普门品》,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早年曾留学日本,精通油画、音乐、戏剧、诗歌、书法、金石等,于1932年应闽南佛学院礼聘来厦门讲法至1938年止,于1936年6月到此处闭关八个月。

厦门导游词14

集美镇位于厦门市北部,距市区约17公里,面积为2.83平方公里,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集美镇有著名的集美学村、陈嘉庚故居、归来堂、鳌园及长达2212米的高集海堤。是中外闻名的文化教百区和侨乡,也是风光绮丽的游览胜地。

市区与集美之间有公共汽车、出租车和火车通达。出集美站,经过大桥,有廖承志手书“集美学村”的牌坊式大门耸峙镇口。沿着花岗岩铺砌的斜坡大道向前,集美学村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各种文化机构,均顺着山坡筑于林荫之中。陈嘉庚先生从1913年起,以个人的资财,创办集美学村,前后耗资1亿多元,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拥有师生1万余人。由于集美学村的建筑集中西风格于一体,又濒临风景秀丽的海滨,鳞次栉比的楼房和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已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海滨游览区。

陈嘉庚故居位于集美镇后尾角,是一幢不高的两层浅灰色楼房,庭院里柏树翠绿,橘黄花红。横匾“陈嘉庚先生故居”系在1980年故居翻修时请廖承志题写。一楼现为集美学校校务委员会所在地,二楼陈列着陈嘉庚先生的遗物。二楼西侧耳房是办公室,老式的写字台,一对不同式样的沙发椅。卧室也极其简朴,旧式木床,就连两只旧皮箱,也是1950年归国时从新加坡带回来的。与卫生室一板之隔的餐室,只放置一大圆木板桌,10只小圆木凳。就在这里招待过中央领导和社会名流以及华侨人士。二楼正中是会议室,简单的长方形会议桌和10多个木靠背椅。墙上挂着陈嘉庚先生的遗像。故居西侧又建了一幢三层楼房,陈列着各种实物,照片和图表,生动地介绍了陈嘉庚先生爱国的一生。

归来堂坐落在故居前面,是一幢具有闽南风格的单层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归来”之意,是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的象征,它将指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外赤子,为祖国的富强而归来。步入大厅,入门处置招式屏风,刻着1961年8月15日首都各界公祭陈嘉庚先生的悼词。大厅正中端坐陈嘉庚先生的青石雕像。两侧方柱上,挂着郭沫若撰写的楹联:“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东西墙上悬挂陈嘉庚先生生前主要活动的像片。出厅堂大门即是拜亭。有条石铺成的庭院可达“归来堂”。园内有一尊陈嘉庚先生铜像,高2.3米,基座0.6米,铜像后的花岗岩屏墙上镌刻着毛泽东的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归来堂于1962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日建成,9月对外开放。

鳌园位于集美镇东南隅,占地面积近9000平方米,紧靠海边,风景优美。因如鳌头伸入海中,故名。鳌园由陈嘉庚先生陵墓、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门廊三个部分组成。进入鳌园便是一条50米长的廊道,长廊两厢照壁上青石浮雕我国古今历史人物故事画40余幅,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陈嘉庚先生的陵墓为龟寿形,由13块水磨青石镶成。墓围屏壁有15幅陈嘉庚先生的传记浮雕。集美解放纪念碑,碑心石上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是陈嘉庚先生撰写的碑文。碑高28米,全部用花岗岩石砌成。碑座底层石阶8级,象征八年抗战;上层3级,象征三年解放战争。鳌园内有许多国家领导人与各界名流题赠的诗文和对联的题刻。遍布全园的青石浮雕是鳌园的一大特色。被誉为福建省的一座石雕艺术宝库。

集美与厦门中隔浔江。1954年集美通向厦门的高崎海堤筑成,紧接着通向杏林的海堤也峻工。于是10里双堤把大陆与厦门岛联在一起,集美南北交通枢纽。当你乘坐鹰厦列车驰过跨海长堤时,那一幢幢红墙绿楼大厦,亭谢碑塔,在绿树浓荫的掩映中显露。浔江东去,波光霭影。

厦门导游词15

各位旅客们:
  大家好!

首先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我是您在鼓浪屿上的导游,我叫xx,大家也可以叫我xx!

首先我给大家讲讲鼓浪屿这个名字的由来吧。鼓浪屿它原名是“圆沙洲”,别名“圆洲仔”,明朝改称“鼓浪屿”。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间有洞穴的礁石,每次当潮涨水涌,浪击礁石,声似雷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得名。大家知道了吗?

沿着这条小路走到底就是龙头山寨。那儿有闻名的日光岩,日光岩又称龙头山,与厦门的虎头山隔海相望。这部分我说完了。游客们,等会儿我们要去海滩了,请你们注意:

1、不要往海里扔沙子。

2、不要向远的地方走,要注意安全。

3、请你们不要乱扔垃圾。谢谢大家!

《厦门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