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闻专业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闻专业社会实践报告1目的和意义:为了让我们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体验作为新闻工的实际生活以及媒体的业务运作,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悟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日后就业的职业工作内容和性质等实质性内容,学校安排我们12新闻班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二个月的认知实习。
20xx年2月22日—7月24日这段期间,我被安排在“合肥晚报—服务热线”进行实习工作。20xx年8月2日—8月26日期间,自己联系,在《中国食品质量报》安徽站进行实习工作,开始了在学校时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实习结束,回想起在暑假实习的那段日记,心里感触颇多。
实习过程:
一、初到报社——懵懂
第一次道报社时6月22日,我跟班里其他三个同学一起去合肥晚报广告部报到。因为是第一次去,里面的人我们都不认识,里面的工作人员也都在埋头于自己的工作中,我们几个人都在那狭小的办公室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觉得自己实在是多余。下午的时候,孙处把我和胡同学叫去,说“服务热线”那边也缺人,问我们可愿意去,想想自己在这边也实在是“多余”和那边的“缺人”,和学校说的“服从报社安排”的叮嘱,我和胡同学去了“服务热线”那边,开始了在“服务热线”为期一个月的接热线的实习内容工作,就
就这样懵懵懂懂的开始了我的暑假认知实习。
二、实习生活初期
实习的前两天,马主任说我们主要是了解工作内容,学习一下陈姐和郭姐是如何接热线的,同时要熟悉和准确了解服务内容和服务价格等工作细节。
两天之后,正式上岗。刚开始的时候还觉得挺新鲜,但是时间一久就没耐心了。但是马主任说接电话时一定要热心、思想汇报专题真诚和耐心,因为也许我们的一句话就会影响到晚报社的声誉。在本着不给晚报社丢脸,不给学校丢脸的“工作态度”,我在那认真踏实工作了一个多月。我知道。即使遇到“服务热线”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的宗旨就是让读者和客户满意。
有好几个都是因为对服务内容不太清楚,让客户在电话那边等了好久,实在是很过意不去啊。渐渐地我知道只有熟悉工作内容和条款,是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的那种,才能真正的帮助读者和客户,更好地为读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工作一定要有耐心和细心,读者和客户的需要时半点马虎不得的。
三、心得小结
其实在“服务热线”的那段日子,虽然渐渐地实习的内容也熟知了,得心应手了,但是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不甘心和觉得委屈。看到报纸上班里同学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一篇篇新闻报道中,听他们说自己跟跑新闻的经历,我心里实在是羡慕,觉得他们好充实,真的把两年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了实习实践中了。我把我的心里的真实的想法告诉了黄老师,黄老师耐心的开导我说:“哪种实习不是一种认知呢?”也许我没有学到采写新闻的技巧。但是步入了社会就会有所收获的,而这种经验和收获也都会是一生受益的,是隐性的,但是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用的着的。一番话,让我心里平衡多了,我的实习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收获了。
四、转战站
在“合肥晚报”实习了一个多月后,我觉得我没有给单位、学校和我自己丢脸,同时我也很清楚,我知道,我来实习认知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学习和自己专业和以后就业有关的东西,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于是离开“服务热线”后我有了打算:一是好好“修炼”一番,把底子打好,泡图书馆,多积累专业知识和百科知识,而是自己好好找,联系其他媒体实习单位。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xxx报》安徽站提供实习生岗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打电话过去,老总很礼貌地说“那你先来登个记吧”,我心花怒放!
8月2日是我在《中国食品质量报》安徽站实习的第一天。由于之前实习过,所以我去办公室的时候很自然地先从基本的打扫卫生开始,然后熟悉电脑文件和办公文件等,翟站长看我如此“自觉”,微笑着说“小丫头,不错嘛,好好干,才来的时候也许有点不适应,别紧张啊,呵呵……”其实,我这次心里一点也不紧张,心里还感觉甜甜的。看来,在合肥晚报的实习还是有收获的。
《中国食品质量报》是国务院下属的机关党报,监督和管理全国食品质量安全,规范国家食品企业行业,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按照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范健全食品行业。
在站实习的日子里也算轻松,每日在电脑里看看文件,发发稿子,打打稿子,基本的工作流程和一办公室文员是差不多的,因为全国性的报纸的信息量和信息源都是无限宏大和宽广的,其登报的文章的重大性和其内容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其新闻定向准确、细致,同时也有点窄,于是在站的日子里发的新闻稿质量可嘉,数量不多。
五、牛刀小试
实习的第五天,我就被安排和站里的刘一起去外出采访,主要是出差参加一啤酒企业在天长市的奠基仪式,临走前,翟翟站长对我叮嘱说“小慈啊,这是你第一次出差,一定要学会多观察,细心点,做新闻的一定要有的就是敏锐,的新闻敏感,还有基本的设备要学会使用,照相机,摄像机之类的没事的时候就多琢磨琢磨,刘带着你,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学会学习,出差回来,就由你主笔写这篇新闻稿,练练笔……”一番话说的我心里暖暖的,手里痒痒的,同时也自信满满地。
事实与自己的想象还是有点差别和出入的。我以为所有的新闻素材都要自己挖掘,原来“出差”只是去吃个饭,参加仪式,然后主办方把资料给我们,我们再回去根据所给的资料写“新闻稿”,太格式化了,没有挑战性,不由得让我这个对“采访”颇有好奇的“小牛”心里凉了一大截。
回来的半天,根据主办方提供的资料写了一篇类似于宣传稿的新闻稿。翟站长稍作修改后发到了北京部。没想到。两天之后真的在《中国食品质量报》上看到了自己写的稿件,那种兴奋时无以言表的,心里像吃了蜜似的甜甜地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虽然我写的稿件类似于宣传稿,也有一种浓浓的“新闻腔”,可是牛刀小试带来的喜悦还是无法阻挡的。我知道,向来是“无冕之王,”针砭时弊,为国为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的这篇“小豆腐块”道那样的境界还有很长很长的距离呢。也许,甚至在好多人眼里是不屑一顾、不值得一提的,但是,我知道,我跨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后面的困难在所难免,但是也无所畏惧了。
在站,我只实习了短短的25天。在这短短的25天里,我学到了一生都受用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从书本上也是学不来的。翟站长对我很不错,教会了我很多受用的知识和社会经验,刘对我很关心和照顾,谢谢翟站长和刘!
……此处隐藏24378个字……能力,使自己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同时我对新闻工作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只有到现场去做实地调查,才可以写出真实的文章,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会懂得采访的流程,才真正明白新闻学的实质就是实践。
在短短的实习期间,我深入到各地采访,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真正的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也是我体会到记者的角色,怎样才能做到记者的才识以及学问,也认识到记者与新闻编辑的关系。
实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真实的刻在我的心里,它指导我在学校里的学习,这是我成长过程中不可忘记的经历,知道自己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这两个月的实习,我参与了不同的活动,也参与了采访,写稿,策划,对领域的个岗位都很了解,对媒体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这次实习,我感觉到自己的压力,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两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对于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和过度的作用,这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断地丰富自己,为自己以后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鉴定基矗这便是我实习的心得。
新闻专业社会实践报告14第一次踏进xx电视台《xxx》办公室的门时,我的心情是忐忑的,因为我不知道我会遇到什么样的突发状况。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在这里不仅生活得很快乐,而且还拿到了社会必备的四把金钥匙。
第一:真诚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第一天去电视台实习,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之前听过很多关于实习生的传闻,说他们在单位要么被当成透明人,要么就净干些杂活,于是有点担心自己会和他们一样。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担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其实,不仅待人要“真诚”,对事也要“真诚”。节目组的摄像师在制作《xxx》主题曲的MTV时,有几个镜头总觉得不满意,但又想不出好的修改方法。我于是把自己的意见诚心诚意的提出来。没想到,他竟欣然的接受了。从那以后,每次编辑剪片,都会找我去看片子提意见,她曾告诉我,我提的意见和建议很中肯,非常有用,把我心里美的啊,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真诚,让我走出了显示自身价值的第一步。
第二:沟通
有沟有通社会才会和谐,有沟有通,人际关系才能和谐,有沟有通,判断才能客观。这是我从《xxx》导演身上学到的。“你知道他,但你记住他的名字吗?你认识他,但你了解他吗?”“你能将人和名字对上号吗了”导演从我手中接过《xxx》集训人围选手的名单,劈头一问。我被问了个哑口无言。天啊,30多名来报到的选手,怎么可能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而且导演让我负责的是选手的签到,又没我熟悉选手,我心里嘟脓着。导演没再说什么,只见他把名单和选手熟练的对上号,还和他们天南地北的侃。后来我了解到,其实导演和各位选手之前也只见过一次面而已。之后,我们带选手上阳春集训。每晚我们都要开工作会议,对各个选手进行评价,讨论谁更适合进入决赛。有时,对某个选手的看法,我和导演会有很大不同,但我总坚持自己是对的。回广州后,导演写了一份对选手的性格囊括和总体评价,我总觉得其中一两人的性格并非他们说的那样。再后来,首发阵容踏上丝绸之路的征程,在比赛中,各人真面目显露,我这才发现,导演看人真是看准了,每个人的表现正如他评价中所说的那样。我不得不佩服他。我和他与选手的接触时间是一样多的,为什么他比我更了解选手呢?答案很简单,他对选手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平常一有机会就与选手聊天。我终于明白了: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第三:讲究条理
生活中讲究条理只为有一个好心情,学习中讲究条理只为有一个高效率,工作中有条理却关乎到方方面面。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这是编辑给我的忠告。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做《xxx》的宣传工作,如果不讲究条理,一定会让你忙得手忙脚乱却效率低下。记者来了,就要为其准备资料,有时他们会再要多一些资料,就要着手再准备;播放宣传片和节目,就要和其它部门协调,还要把带子录给他们,每个部门都要送带子,有时还有录不同的版本;每星期还要挑选精彩的照片发给网络部,还要写上文字资料;电视台某部门要去香港宣传《xxx》,我们又不得不准备必要的资料给他们;做节目的宣传画,又少不了一阵忙乎的了……文稿、图片、照片、宣传册、带子……一大堆资料,试想一下,如果把它们随便往柜子里一放,若急着找某个具体时间拍摄的带子,或某个镜头,或某个选手某天的照片,你会怎么办?可能只是翻箱倒柜地乱找一通吧。但如果之前就按照一定顺序一定条理把各种资料整理好,一切就容易多了。其实,其它的工作也一样,讲究条理能让你事半功倍。一位在美国电视领域颇有成就的中大师兄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他当部门经理时,总裁惊讶于他每天都能把如山的信件处理完毕,而其他经理桌上总是乱糟糟堆满信件。师兄说,“虽然每天信件很多,但我都按紧急性和重要性排序,再逐一处理。”总裁于是把这种做法推广到全公司,整个公司的运作变得有序,效率也提高了。养成讲究条理的好习惯,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受益匪浅。
第四:激情与耐心
激情似火,耐心似冰,火与冰貌似不可兼容,实际却不然。节目组一位读新闻出身的导演说,假设你从事报业投入的是100%的精力,那么,若你从事电视业,就必须投入150%的精力。我见证了这种150%的精力的投入。电视节目制作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就拿制作一集20分钟的《xxx》为例,首先要看前方拍摄的20盒带子合计600分钟;然后把镜头采集进电脑;继而进行剪片的重大工作,这是创意的活,费脑力,镜头需要不停的修改:继而还要编辑音乐、配音、上字幕,做完这一集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了完成进度,节目组的同事们有时每天就睡3小时,工作起来不知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也忘了到底是星期几。如果没有激情,他们不可能心甘情愿的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而且这种日夜颠倒的日子要持续几个月;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就为了让几个镜头更精彩,也不可能每一集都精心修改,一遍又一遍。我佩服他们。我私下问过几个电视人,他们坦言工作很辛苦很累,但感觉很快乐,心里很满足。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
电视台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新闻人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前进的道路上我会集各家之长补己之短,把更多的精彩节目带给受众。
文档为doc格式